2013年12月11日 星期三

《新生活》Girl筆記 六之六 『為未知的相遇做準備』


Hi
希望你不介意我在妳的筆記簿上寫字。
這也不比我偷看過這本簿更差吧。

我希望像妳公公,一個真實的史力奇,但我只曾在Game裡創造過理想的自己、理想的城市、理想的結局
我也希望喜歡自己,就像你喜歡阿Don那樣。
以前爸爸媽媽常跟我說:你是最好的。可是當我不再可愛,開始消沉,他們就看不見我了。也許他們喜歡的是「最好」,而不是我。

我好想改變。
因為,如果在平凡的日子,我有為未知的相遇做準備,那麼下一次,也許會有不同的結果。
對嗎?

火車男 上


《新生活》121315    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

《新生活》Girl筆記 六之五 『暖人』



窗外下雨,我望出去,玻璃反映出我的臉,苦苦的──這就是我平常的樣子?我小時候的照片,或笑或發呆,都很好看。這幾年不快樂的日子,把我變醜了嗎?

之前同班的阿Don,不算英俊,但笑起來雙眼很好看。有段時間他坐在我隔鄰,我常引他笑我──這個人內裡是暖的,一笑就流露出來。

現在幫我忙的「火車男」,小學時也笑得好可愛,現在就相當木獨了。他跟我一樣,正在被生活打敗、內裡在變冷嗎?

兩個冷人一起會逐漸凍僵,一個暖人微笑會溶掉灰白的世界。
  

《新生活》121315    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

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

《新生活》Girl筆記 六之四 『白日夢』



經已三天沒返學、整天沒說甚麼話。這裡沒電視,雖然手機可上網,但除了他的訊息、留意媽媽來電,便盡可能不看別人的事──試過了,空虛時看,之後會更空虛。

剛才發了個白日夢。我抹完廚房,在露台晾好衣服,我想,不如將枱移過來,喝杯熱飲吧,我要朱古力、媽咪要茶,她拿餅乾和披肩來,我們坐着,望雲移動,望衣服隨風略帶秩序地擺動。「有露台真好。」我說。「是啊。」她說。

我回過神來,察覺這裡是別人的、細小的豪宅露台。


《新生活》121315    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

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

《新生活》Girl筆記 六之三 『石屎森林』


我開始有點神經質。

在這間屋走來走去時,我會想:有誰在望着我嗎?透過窗口──客廳的窗沒窗簾,房間裡的也沒有。留意到我突然住在這裡嗎?

也許有個變態但善良的人,對我的狀況有種欲罷不能的關注。

我開始留意對面大廈的窗,在屋內走動、或閒坐的人,他們都顯得相當無聊、輕鬆,只有我背負着沉重的心情。

她也是這樣想嗎?剛才突然望出窗外,然後關上窗簾,開着電視卻根本沒在看的美女子──不要說笑了!


《新生活》121315    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

2013年12月5日 星期四

《新生活》Girl筆記 六之二 『因為堅定,所以溫柔』


有一張照片我特別喜歡,是你年青時,一個人孭住背囊,站在岸邊,望向遠方。

我曾叫媽媽將這張照片貼在我床頭,她說照片珍貴,要收好,結果她卻弄失了。失去之後,我就不時畫它,用我有限的畫功,和越來越模糊的印象。

我總是將公公你畫得有點像史力奇。你知道他嗎?「姆明一族」裡的史力奇,多數女仔都喜歡他:孤獨、溫柔、會吹口琴。跟你一樣,他常獨自出走,去旅行。

他就如你說過的那句話:「內心堅定的人,會溫柔。」


《新生活》121315    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

2013年12月3日 星期二

《新生活》Girl筆記 六之一 『塑膠木馬』



我逃出了。

我走過你走過的山路,好辛苦,好Q凍。對你來說,這些事值得寫下來嗎?露宿、飲凍凍的溪水、躲在黑暗中,等太陽出來才可再出發。

小時候有一個木馬玩具,塑膠造的,牠腳下有轆,肚子下有度門,那時沒想太多,將王子公仔放上,就當牠是白馬,王子騎着牠來接我,去過幸福生活。後來才知那是「特洛伊木馬」,是個打仗的故事,士兵藏在木馬裡,逃入城內破壞──甚麼都破壞。

我從家裡逃出來了,你知道嗎?公公。


《新生活》121315     葵青劇院黑盒劇場

2012年2月11日 星期六

從《傻鵝小皮》看繪本、看繪本大師、看大人


我負責改編劇本的布偶戲《傻鵝小皮》即將上演。改編時,我反覆看着原著繪本《皮杜妮》"Petunia" 上Roger Duvoisin的畫,那真是一種享受!我一真在想,他是個怎樣性格的人?畫得這麽隨意、不苟小節,卻就是那麽活潑、有神氣。他寫故事的思路方式也很跳脫,不受正路的想法束縛,Charles M. Schulz("Peanuts" 的作者)也給我這種感覺。

跟現在許多有教學企圖的兒童繪本相比,Roger的(那個年代的?)作品真是賞心悅目太多了。即使本地的「麥嘜」比較無拘無束,卻又欠缺放諸世界皆準的寬度,和雋永之美。

在Roger Duvoisin和Charles M. Schulz的故事世界,大人、孩童、動物是不可分的,互即互入,人性的悲歡、脆弱、可笑就由那些看似可愛、簡單的角色表達出來。經由孩童或動物的呈現,就將大人慣常、合理化的行為,還原成可笑、不過是如此的事實。我們看了會心微笑,往往是因為真相就這麽簡單地說中了。

兩位作者還有個共通點,就是在故事中,大人總是缺席的。即使有大人角色出現,也是戲份不重,甚至只是功能性角色("Peanuts"中幾乎沒有大人,偶爾出現也只見一雙腳)。就好像,只從孩童的世界出發,亦能看到人的世界的所有種種,甚至看得更清楚。

寫到這裡,我想起一件事,今天我抱着一歲半的女兒,上Youtube聽Andy Williams唱"Moon River"、"Love Story",她一直坐著,很專注地聽,聽得入了神。誰說小孩子就是要聽都那些簡化、扮開心、低智的兒童歌曲?(兒歌光碟公司說的?)孩子們正值感受力最深、最少觀念牽絆的年紀,為何不播韻味深長的音樂給他們去聽、去選擇?也許理由是一個:我們將他們理解成自己心目中小孩子的模樣,而不相信他們的心性,比我們的還要寬。

陳煒雄